直腸息肉一般指大腸息肉,大腸息肉是指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,包括腫瘤性贅生物和非腫瘤性贅生物,前者是癌前期病變,與癌發(fā)生關系密切,后者與癌發(fā)生關系較少。這兩種息肉在臨床上并不容易區(qū)分,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,待病理學確診后再進一步分類,因此臨床上所謂的大腸息肉并不說明息肉的病 理性質,通常臨床所說的息肉多為非腫瘤性息肉,腫瘤性息肉統(tǒng)稱為腺瘤。直腸息肉的診斷:多數(shù)息肉起病隱匿,臨床上可無任何癥狀。一些較大的息肉可引起腸道癥狀,主要為大便習慣改變、次數(shù)增多、便中帶有黏液或黏液血便,偶有腹痛,極少數(shù)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。一些患者可有長期便血或貧血。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對息肉的診斷有提示作用。典型的腸道外癥狀常提示有息肉病變。多發(fā)性骨瘤和軟組織腫瘤應考慮Gardner綜合征的可能,皮膚黏膜色素斑應考慮P-J綜合征等。對有息肉病的患者,應常規(guī)作結腸鏡檢查以排除綜合征的可能。 ...[展開]
疾病別稱:大腸息肉 | 發(fā)病部位:腸 |
掛號科室:肛腸科 | 治療周期:2周 |
多發(fā)人群:男性較女性多見 | 傳播途徑:非傳染性疾病 |
常見病因:可能是家族性、遺傳性、炎性增生性、環(huán)境及飲食等因素共同引起。 | |
臨床表現(xiàn):消化道癥狀常見,如腹脹、腹瀉、便秘等。 |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