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我們總會聽到有人說:“唉,我昨晚又失眠了,今天狀態(tài)不好。”
有的人覺得自己睡著了,但第二天依舊精神疲憊;有的人覺得自己整晚都沒有睡著,但是他的家人卻說他不僅睡著了,甚至還打鼾。究竟怎樣才算失眠呢?失眠的標準是什么呢?
失眠癥測評
1.睡眠時間很不規(guī)律,不能按時上床睡眠。
2.工作或娛樂至深夜。
3.躺在床上腦子里全是白天見過的人和發(fā)生的事,難以入睡。
4.入睡后稍有動靜就能知道。
5.整夜做夢,醒來時覺得很累。
6.很早就醒來,而且再也睡不著了。
7.有點不順心的事就徹夜難眠。
8.換個地方就難以入睡。
9.一上夜班就睡眠不好。
10.使用安眠藥才能安然入睡。
11.白天身體狀況差(體力/精神,如記憶力、認知功能和注意力等)。
12.無論睡多長時間,睡眠質量總是很差。
13.早上睡不醒,白天情緒低。
14.白天思睡。
根據近兩周以上的情況和感覺,請您對上述問題進行作答評分,回答是加“1”分,回答否加“0”分:
如果您有5分及以上,就說明你有失眠傾向;
如果您有7分及以上,就說明您患有輕度失眠;
如果您有10分及以上,就說明您患有中度失眠;
如果您有12分及以上,就說明您患有嚴重失眠。
失眠的危害
長期睡眠質量不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,精神不振,加速衰老,記憶力也會嚴重衰退。近期研究發(fā)現(xiàn)長期失眠會導致一系列相關的健康問題,各種疾病都會找上門來,主要包括以下6大危害:
01、中風危險增加4倍
對于40歲以下的人而言,科學家曾經邀請8.5萬名志愿者參與一項研究,其中約有2萬名志愿者患有失眠癥,其余志愿者不存在睡眠問題。研究結果顯示,睡眠障礙的人比其他人患中風風險高54%;而在18~34歲的人群中,失眠與中風間的關系則更為凸顯。
02、增加肥胖癥危險
《美國人類生物學雜志》載文指出:多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長期缺覺會改變常規(guī)食欲,導致過量飲食,進而增加肥胖癥危險。
03、增加某些癌癥危險
一項對1240名接受腸鏡檢查的參試者進行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每晚睡眠少于6小時的患者發(fā)生“腸道息肉”(腸道癌前病變)危險增加50%。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缺覺還會增加“乳腺癌”危險。
04、糖尿病風險升高
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睡眠太多或太少都會增加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發(fā)病風險。2012年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睡眠太少會降低胰島素敏感,增加糖尿病危險。
05、心臟病危險增加
《哈佛健康通訊》刊登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長期缺覺與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衰和心臟病發(fā)作關聯(lián)極大。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會導致心臟病危險增加48%,中風危險增加15%。
06、早亡危險增大
《睡眠》雜志刊登一項涉及1741名男女參試者的為期10~14年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男性每晚睡眠少于6小時會明顯導致死亡率升高。
失眠的治療
遭遇失眠,我們總希望醫(yī)生能幫忙解決,找到有什么靈驗的“睡眠藥”能夠簡單易行地一下子解決失眠問題,并且永不復發(fā)……其實管理失眠的鑰匙不在別處,就在你自己的手中。
就像你感冒了你的朋友只會告訴你“多喝熱水”一樣,當你訴說你最近失眠時,大部分人可能會關切地告訴你“睡前喝杯熱牛奶/熱蜂蜜水”,這雖然是好心,然而卻并沒有科學依據,也沒辦法解決你的失眠困擾。
認知行為治療
治療失眠目前最提倡的是“認知行為治療”:首先,了解自己焦慮時的想法、當時的身體感受,以及行為;再針對每個患者不同的想法,由醫(yī)生引導進行調整。
刺激控制
1、讓你的臥室為睡眠做好準備
安靜的房間;舒適的床;涼爽的房間、溫暖的被子;不見鐘表。
2、讓你的身體準備好進入睡眠
適當的運動;生活規(guī)律,形成好的生物鐘;避免過飽和饑餓;避免睡前喝咖啡、茶等;減少在床上做與睡覺無關的事,讓床和睡眠形成條件反射;減少臥床時間,提高睡眠效率;躺在床上難受時起床;放松姿勢;腹式呼吸;肌肉漸進放松。
3、讓你的頭腦準備好進行睡眠
放松的意象:比如回憶曾經到過的一個特別讓你放松的地方,你看到的三種讓你感覺愉快的東西,聽到的三種愉快的聲音,聞到的種愉快的味道,三種讓人愉快的觸覺。
安眠藥
“安眠藥”是繞不開的話題,“成癮、依賴”這樣的字眼也很扎眼。
其實所謂的“成癮”主要是突然停藥導致的撤藥反應。當然安眠藥也確實存在容易耐受,需要提高劑量才能達到起初的療效,此時規(guī)范用藥,適時交替使用不同的品種尤為重要。
如果失眠或同時伴隨焦慮、情緒不佳等癥狀,建議心理科正規(guī)就診,徹底改善睡眠。也可以嘗試一些助眠中成藥,比如纈草助眠方,相對于傳統(tǒng)的促眠類藥物來說,其不成癮,無副作用,可有效改善失眠癥狀,對于失眠標本兼治,可長期服用。有神經內科問題可以咨詢熱心醫(yī)生。
標簽:神經內科,失眠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