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百科 > 中醫(yī)科 > 中醫(yī)全科 > 陰虛陽亢
陰虛,是腎臟陰氣、陰液不足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多由久病傷腎,或稟賦不足房事過度,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。腎陰虛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輔助治療。不管是陰虛還是陽虛也好,匱乏到一定程度,就是陰損及陽,或陽損及陰,比如說腎陽虛時間長了會有腎陰虛的癥狀,就是兩種癥狀都有很多。所以補腎陽的時候,一定要補腎陰,而且要陰中求陽,而且在補腎陰的時候也不是一味的只用補腎陰的藥物。
答:你好, 陽虛癥狀,如腰膝酸軟,畏寒肢冷,尤以下肢為甚,頭目眩暈,精神萎靡,健忘失眠,面色白,或黎黑,舌淡胖苔白,脈沉弱,或大便久泄不止,完谷不化,五更泄瀉,或浮腫,腰以下為甚,按之凹餡不起,甚則腹部脹痛,心悸咳喘。
陰虛多因血虛,“陰虛生內(nèi)熱”,表現(xiàn)為五心煩熱、口干咽燥,神煩氣粗,尿黃便干等;體質虛衰、心悸氣短、頭暈眼花、精神狀態(tài)差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、面色無華、黑色素沉著,黃褐斑、蝴蝶斑滋生;更年期困擾;過早進入更年期;一般多見于女士、各種機能亢進性疾病如肺結核、長期低燒等。
陰虛主要表現(xiàn)為:腰膝酸軟、兩腿無力,眩暈耳鳴,脫發(fā)齒松,盜汗,失眠,夢囈磨牙,口干,尿黃,大便干燥,男子陽強易舉或陽痿、早泄、遺精,婦女經(jīng)少經(jīng)閉,或見崩漏,形體消瘦,潮熱盜汗,五心煩熱,咽干顴紅,溲黃便干,舌紅少津,脈細數(shù)。
1。 陰虛則生熱。 這是因陰虛引起身熱、骨蒸勞熱、五心煩熱、一切熱證的解釋。 2。陰虛則血虛。這是因為津液亦是血液的主要組成部分。 3。陰虛則血燥。 以上兩條是陰虛引起的經(jīng)少、經(jīng)閉和一切血不足的干燥證的解釋。 4。陰虛則水虛。 5。陰虛則津液不足。 以上兩條是因陰虛引起的口干、口渴、鼻干、喉干等水分不足證的解釋。 6。陰虛則精虛。 這是因陰虛引起的精少、精稀、精不固等癥的解釋。 7。陰虛則火盛。 8。陰虛則火動。 9。陰虛則火亢。 10。陰虛則陽亢。 11。陰虛則相火熾盛。 以上五條是陰虛引起一切火證現(xiàn)象的解釋。如口苦喜冷、舌干喉燥等癥是也。12。陰虛火盛則煎熬津液而為痰。
13。陰虛火動則水泛為痰。
另外,陰虛的身體各部癥狀
頭部:頭暈,頭疼。 面部:面赤顴紅。
目部:目眩眼花,目赤。 耳部:耳鳴耳聾(陰虛火上升則耳聾)。
鼻部:鼻干,鼻塞,氣出如火,鼻衄。
廣告口部:口干,口渴,吐血,唾血,嘔吐。
舌部:舌干,舌痛,舌衄。
齒牙部:齒牙不固,齒衄。
咽喉部:咽喉干痛,失音,喉爛。
胸腹部:胸滿氣逆,自覺內(nèi)部發(fā)熱,腹中滿(仲淳說:脾虛中滿,曰靜夜劇,脾陰虛也)。
腰背部:腰脊疼痛。
前陰部:溺血,小便淋閉或痛,男子夢遺滑精,女子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血枯經(jīng)閉,夢交隱痛。
后陰部:便秘,便血,溏瀉。
四肢部:腿脛酸痛,足心干熱,足跟痛,手足心熱,指甲干勞有枯燥之色。
毛發(fā)部:毛發(fā)脫落,毛發(fā)失調(diào)。
皮膚部:盜汗,皮膚燥澀。
筋骨部:骨蒸夜熱,遍身筋骨酸痛,或疼痛如折。
飲食:飲食無味,善饑。
呼吸:氣逆,氣壅
標簽:陰虛陽亢,陰虛,陽虛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