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百科 > 中醫(yī)科 > 中醫(yī)全科 > 濕熱
濕熱是中醫(yī)的一個術語,是兩種致病的邪氣,濕熱癥會侵犯很多的臟器,比如會出現(xiàn)肝膽濕熱,脾胃濕熱等,不同的濕熱癥有著不同的表現(xiàn),下面熱心醫(yī)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肝膽濕熱的癥狀!
問:撥罐可以去濕氣嗎
答:您好,很高興為您服務,可以的。
肝膽濕熱的癥狀
中醫(yī)認為,肝膽濕熱癥是指由于濕熱蘊結肝膽,疏泄功能失職所表現(xiàn)的癥候。多由感受濕熱之邪,或偏嗜肥甘油膩,釀濕生熱,或脾胃失健,濕邪內生,郁而化熱所致。由于肝膽位于中焦,故在三焦辯證中屬中焦辯證范疇。
肝膽濕熱臨床表現(xiàn):腕腹疼痛拒按,口苦口粘,惡心厭油膩,食少納呆,噯腐吞酸,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,常見自覺陰部潮濕,灼熱,瘙癢,或有陰部疼痛,會陰部脹滿不適,舌紅苔黃膩,脈懸滑數(shù)或身目發(fā)黃,或寒熱往來,或陰囊濕疹,或睪丸腫脹熱痛。
這是由于濕熱之邪下注肝膽所致;婦女則帶下黃臭,帶濁陰癢;肝膽之經(jīng)繞陰器,故自覺陰部潮濕,灼熱,瘙癢,或有陰部疼痛,會陰部脹滿不適。
肝膽濕熱的鑒別診斷
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的共同點
1、病因相同: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多由感受濕熱之邪,或偏嗜肥甘厚膩,釀濕生熱所致。
2、都有納呆,嘔惡,腹脹等脾胃癥狀。
3、二者可有黃疸的癥狀。黃疸是由濕熱熏蒸,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所致。二證如出現(xiàn)黃疸,皆為陽黃。
4、望舌苔均為舌紅苔黃膩濕熱之象。
二者的不同可從以下方面來考慮:
1、濕熱偏重不同。雖然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之病因均為濕熱,但濕熱偏重不同。脾胃濕熱濕重于熱,濕的表現(xiàn)如肢體困重,納呆,腹脹,大便溏瀉表現(xiàn)明顯。
熱的表現(xiàn)相對較輕。肝膽濕熱熱重于濕。熱的表現(xiàn)如身熱,口干,口苦,大便干結。小便短赤的表現(xiàn)明顯,而濕的表現(xiàn)相對較輕。
2、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都有脾胃功能失調的癥狀,如腹脹,納呆,嘔惡。肝膽濕熱產生上述癥狀是因為肝氣橫逆犯胃。脾胃受病,運化失健則腹脹,納呆,嘔惡。
故脾胃癥狀相對較輕。而脾胃濕熱是因濕熱之邪蘊結脾胃,受納運化失職,升降失常,致腹脹,納呆,嘔惡。故脾胃癥狀相對明顯。肝膽濕熱多兼有脾胃癥狀。而脾胃濕熱則不兼脅痛,口苦等肝膽癥狀。
3、肝膽濕熱因濕熱郁結肝膽,疏泄失職,肝氣郁滯,不通則痛,故脅肋部脹痛不適,而脾胃濕熱為脘悶腹痛癥狀,無脅肋脹痛的癥狀。
且肝膽濕熱有濕熱下注的癥狀,如陰囊濕疹, 潮濕,睪丸腫脹,墜痛?;驇曼S臭,外陰瘙癢等癥狀。脾胃濕熱則無這些濕熱下注的癥狀。
4、從治療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的療程來看,脾胃濕熱的療程較長。愈后較少復發(fā)。肝膽濕熱雖療程較短,但屢有發(fā)作。
因脾胃濕熱濕大于熱,濕邪致病的特點是病程較長,故纏綿難愈。
標簽:肝膽濕熱,濕熱,濕氣
請問醫(yī)生,泡腳能去身上的濕嗎
我胸口處長了很多痘痘,也不癢,別處也沒有,就是有點腹瀉,請問這是怎么回事?
醫(yī)生,請問老人頭暈,嘴苦,心里不舒服是什么原因?嘴巴苦了好多年,總是醫(yī)不好
口氣已經(jīng)有好長一段時間了。我的癥狀就是舌苔白,嘴里總是粘糊糊的,痰多發(fā)白還夾雜污濁的痰,大
眼睛因為熬夜,黑眼圈,眼袋嚴重,眼睛經(jīng)常干澀,視力嚴重下降,兩個月度數(shù)增一百度,且兩眼度數(shù)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