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百科 > 腫瘤科 > 腫瘤內(nèi)/外科 > 肺癌
清楚地確診肺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??傮w而言,對肺癌的診斷,包括影像學、細胞學、血液學以及各項有創(chuàng)傷性的檢查手段。在眾多診斷手段的選擇上,一般的原則是應先從無創(chuàng)傷的檢查方法開始,再到有創(chuàng)傷的檢查,并且需綜合考慮腫瘤位置、分期及患者身體情況,采取最合適的檢查方法。肺癌最終需通過病理學診斷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確診。
答:你好,這個情況比較嚴重的,應該手術治療。
我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:
影像學檢查
透視與胸部平片——優(yōu)點:簡單、方便、價格低廉。缺點:對直徑小于1厘米、位于胸部隱匿區(qū)(如肺尖、脊柱旁、縱膈處等)的肺癌難以發(fā)現(xiàn)。需要CT檢查才能發(fā)現(xiàn)。
CT檢查——CT度分辨率較高,容易判斷是否存在局部侵犯,是早期肺癌篩查最重要的檢查方法。
磁共振成像(MRI) ——MRI是一種無創(chuàng)傷、無輻射的生物成像技術。主要用于縱隔疾病的判斷,并對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和骨骼等轉(zhuǎn)移灶的敏感性較高。
PET-CT——PET-CT是一種功能檢查,有利于對肺部病變定位定性診斷。但對早期小結(jié)節(jié)肺癌有時并不敏感,也非臨床首選。
痰脫落細胞學檢查
細胞學檢查主要是痰脫落細胞學檢查。肺癌患者有時在痰液里會有一些癌細胞脫落,也可以通過這個去確診。
腫瘤標志物
血液學方面,還有一些腫瘤的標志物的檢查,通過抽血化驗看看有沒有肺癌的可能性,比如說鱗癌抗原、CEA癌胚抗原等。但這些腫瘤標志物并不是和肺癌密切相關的,目前尚無一種可靠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對診斷肺癌具有較高特異性,僅有一定參考性。
支氣管鏡檢查
通過支氣管鏡可直接窺察支氣管內(nèi)膜及管腔的病變情況,可活檢獲取病理,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。
電磁導航支氣管鏡診斷系統(tǒng)(ENB)可在實時引導定位,還可配合支氣管內(nèi)超聲(EBUS)下穿刺獲取標本行病理檢查。
經(jīng)皮肺穿刺活檢
一般在胸部CT的引導下進行定位,并用細針或特制的穿刺活檢槍進行組織活檢。
縱隔鏡檢查
當EBUS-TBNA無法確診縱隔淋巴結(jié)性質(zhì)時,可選擇縱隔鏡檢查。
手術活檢
肺部腫塊經(jīng)多種檢查和短期診斷性治療仍未能明確病變性質(zhì),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,應作手術活檢(胸腔鏡或者開胸)。
其他檢查手段
其他檢查手段如胸水檢測癌細胞、ECT骨顯像、腹部彩超等用來明確有無遠處轉(zhuǎn)移。
需要再強調(diào)一遍的是,肺癌的最終的百分之百的確診,是需要依靠病理學依據(jù)的。
標簽:肺癌,肺部CT,腫瘤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(quán)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